酒类造假和防伪技术的现状和特点:
1998年,山西的假酒事件让人至今记忆犹新,假酒已成为所有酒厂关心的大问题,各酒厂为应对假酒对自身经济和品牌造成的损失,纷纷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研究防伪办法,目前已经推出了各种系列的防伪产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防伪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防伪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维护自身利益和树立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各种酒采用了各种不同的防伪措施,但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还有部分不法之徒铤而走险制假售假,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还是屡禁不止。笔者针对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假酒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造假行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回收旧包装为造假的主要手段。
由于现在市面的各种酒都在包装上采取防伪措施,例如采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酒瓶,水晶外包装等,这些给造假者制假带来了困难,同时,回收旧包装的方法成了造假者最简单有效的造假手段。
?造假者的造假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掌握了防伪技术,当然其中也包括造假者。他们采用仿造的办法制售假酒,仿造的对象不仅包括外包装、酒瓶、瓶盖,甚至防伪标识都可仿造的跟真品几乎一样,而其“产品”甚至比真品看起来还真,这些都让普通的消费者难辨真伪。
?规?;旒儆捎诩倬频睦蠼细?,特别是假高档名酒,不法分子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甘冒风险,为应付日益严峻的打假状况,部分造假者组成团伙,甚至成立集团,从造假到销售形成一套严密、有序的网络,而且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信息,从而轻易躲避政府的打假活动,使市场上的假冒产品屡禁不止。
?假酒多在大型酒店、会所等餐饮场所出现
制假和售假者为逃避执法者的追查,现在多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整批进的假酒掺在真酒的包装箱内,再零售给餐饮场所,即使被发现也会因数量少而逃脱制裁,而且餐饮场所的消费者大多因为顾全面子、嫌麻烦或者相信高档场所不会有假酒,所以不会通过电话查询等复杂的方法来验证真伪。
●多采用以次充好的方式造假
山西假酒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政府部门进行了严厉的杏处,制假和售假者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为了逃避法律责任,造假者多采用将低档酒装入高档酒的包装内以次充好,这样即可避免因假酒造成危害生命的严重后果而引起执法机关和社会的关注,从而躲避法律的制裁,又可以获取暴利,真可谓“一举两得”。
深受其害的酒类生产企业组织人力物力开展防伪技术的开发、采购,防伪行业也因此诞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和企业。目前的防伪技术发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多采用物理破坏和信息代码查询等防伪措施
如打开包装时将包装盒撕毁,或使瓶盖破损,或使酒瓶破损,这些都属物理破坏性防伪技术。而另一类信息代码查询技术主要以采用激光全息防伪和信息代码电话查询为代表。
●防伪技术含量不断增加
随着造假者的防伪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有的防伪技术很快就会被造假者复制,酒类生产企业只能不断推出新的防伪措施来应对,从开始的物理破坏、到易碎标签、再到现在的激光防伪和代码电话查询,将来还会有新的防伪技术推出,不断提高防伪技术的难度和成本,使造假者不易仿造。
?防伪措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外包装通常都是酒类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有利的广告阵地,一般没有特殊新产品的推出,厂家是不愿轻易地更换外包装的形式、图案和材质等,即使是新产品也会尽量使用相似的或者相同的包装,在使用防伪措施时都会尽量不影响原来的包装形象,因此。这就要求防伪措施雯有一定的隐蔽性。